甚麼是屬於我的


可否幫助我們明心見性,

如何求功德,可否向身外求?


答: 「功德」是甚麼?

不過是個抽象名詞而已,

如果你能起觀照,人生是空的:

未生之前沒有我,

生我之後我不可得,

我的整個人身,由頭至足,

那有一處是真正的我?

我身上的皮肉筋骨不能說是我,我身上的溫暖燥熱不是我,涕唾膿血不是我,呼吸運轉不是我。身體上既無我,宇宙萬有更無我,能聽話講話的是我,我到底是甚麼?甚麼都不是,若能明白這個無我的道理,便是真功德。

真功德就是智慧,智慧就是對萬法不起分別,不生執著。善既不可得,惡也不可得,無善不生三善道,無惡不生三惡道,無生那有死?若能明白真功德,就會明心見性了。

 I 學佛答問/0072


世間上所有的宗教都有一個大神,但佛教的菩薩卻全都是人,請問佛教究竟屬於宗教抑或哲學,或其他?

答: 其他宗教都有至高無上的神,一切都由神來主宰,但佛教卻只有人,沒有神。釋迦牟尼佛是由人修成的,佛陀是我們的老師,我們向佛陀學習。至於佛教是否宗教我以前亦曾說過。

有人說宗教是講感情的,佛教道理不會順諸人的感情,所以佛教不是宗教;佛教也不是哲學,因為哲學講宇宙萬有的一切俗諦理,而佛教是講空的道理。雖然如此,但佛教又主張慈悲為懷,度化眾生,怎能說佛教不重感情呢?所以佛教既是宗教,同時亦是哲學,因為在講空的道理時,亦說及宇宙萬有種種俗諦理。但無論宗教也好、哲學也好,都不過是一個抽象名詞。

宗教的目的、哲學的目的究竟是甚麼?佛教說的是宇宙萬有的變化相。宇宙不是佛陀發明的,亦不是佛陀創造的,在佛陀出現之前這世界已存在,佛教只不過是佛陀覺悟出來的宇宙真理。眾生不明白為何有生有死,又有煩惱痛苦,這些究竟從何而來?佛陀經過修行,明白宇宙萬有根本是空的,我們不過是冤枉造業,冤枉受苦。佛陀明白這一切:我們不過是在做夢,在夢中我們或者會見到豺狼虎豹便驚慌,若一覺醒來,便知這一切不過是一場夢吧了,但我們卻在受罪受苦,你說是否冤枉?其實有關這方面的道理有很多很多,這裡不過略談一點點而已。

學佛答問/0110


「功德」與「福德」有何分別?

答: 一般來說,功德是出世間、無漏的;

而福德則是一般的修福培德,

屬於有漏的果報。

例如「功德法身」,如來以萬行功德為因,即成法身之果。《涅槃經.師子吼菩薩品》有載弟子以偈讚佛:「如來無量功德聚,我今不能廣宣說。」是名功德法身。福德為眾生修習六度萬行,調伏諸根無所放逸,則得人天果報,是為福德。

其實,功德可以變為福德,福德亦可以變成功德。分別就在:你行好事時,若有執著,內有我相,外有人相,中間亦有事件本身,不能做到一切皆空,那便不屬於無漏的功德,而是有漏的福德果報;如果修六度的前五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,是屬於有漏的福德,但若能以第六度的般若智去觀察前五度,無能、無所、中間也無這樣的事,那就變為無漏功德。

若認為我是能施,對方是所施,認為自己有很大的功德,有此心態、造作,一切好事亦只會變成福德。就算你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,但心裡仍掛礙此事,那也是人天有漏福德,非是功德。功德與福德可以分,也可以不分,做一切善事有執著就是福德,無執著就是功德。

學佛答問/0077

 

「福德」對開發我們的「自性本源」是否會有幫助?

答: 應該會有幫助。多修福多培德,對開發自性智慧是有幫助的,此所謂之福至心靈。

但應該先從「有」上入手修行,因為研究佛法要講求次第,若一入手就研究「空」,沒「有」作為基礎,那是很危險的,猶如我們未讀小學,就讀大學,自然很多問題不能解決。又如香港的佛教徒,因為六祖出於廣東,一看佛經就從「六祖壇經」入手,鑽研空理,那是不對的。我們應該從「有」上開始,一步一步的才能到達「空」的境界。

 學佛答問/0078


學佛對自己內心體會到的,有甚麼好處?

答: 學佛能使人得到自在,覺得舒服,

令負擔變得沒有那麼重,

令身心得大自在。

學佛之後得到的快樂及好處有很多,世人以求名求利為快樂,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快樂,相反得到的是痛苦。古代對追求名利的人,稱為「名韁利鎖」。其實快樂是相對痛苦而言,人生痛苦多,偶爾痛苦少些,即言快樂。學佛法的人,雖然不能得到世間名利之樂,卻能少了很多痛苦,沒有痛苦就是快樂。

 I 學佛答問/0139


何謂二種無我

一、 人無我。

攬五陰實法而成假名之人。名字本是虛假,妄執為我。若了五陰之法本空,則所執之我,亦不可得。

二、 法無我。

由父母之遺體,四大假合而成五陰之身。若了四大本空,五陰非有,則所執之我亦不可得,故言二種無我。

學佛答問/0807


何謂「三輪體空」?

答: 「三輪體空」,在佛教中常用「輪」字, 「輪」有摧的意思,路上有不平的障礙,用「輪」壓平,佛教是說將煩惱與業障摧毀。

一般人不論做任何事,都是內有我自己,中間有一件事,外有一個人,這都是執。無論如何,都不要執著,要放鬆,達到

「內無我、外無人、中間無事情」。

例如:有一個人罵你,你可以認為是羞辱,亦可以認為是讚譽,只視乎你看法如何。但當你知道那人原來精神有問題時,你便不會介意了,這亦是思想問題。一切問題都是源於自己的思想,看你怎樣去運用思想,懂得運用就不煩惱,煩惱是從自己而來的。若學習佛教多年者一定明白甚麼是「三輪體空」,初學佛者則很難領略「空」的意思,怎樣「空」呢?

有一次,我在美國西雅圖一家百貨公司的玻璃窗櫥看到一男一女的殭屍展覽。一般人對殭屍的觀感與出家人的感覺不同,一般人認為殭屍是殭屍,自己是自己;懂佛學的人,則明白「我即殭屍,殭屍即我」的道理。

雖然「我」現在仍能看、仍能聽,但一口氣不來時,「我」與「殭屍」有何分別? 

其實全世界的男性等於玻璃窗櫥裡的男殭屍,全世界的女性等於玻璃窗櫥裡的女殭屍,那兒還有「我」?

既內無「我」,

外無「人」,

中間還有「事」嗎?

這個道理要明白並不容易。 

學佛答問/00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