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家如虛空・到處為家

出家能否解決煩惱?

答: 解決煩惱是在心上解決,不是披了袈裟就可以解決。心裏的煩惱不能放下,就是出家住在深山也不能消弭。

 O學佛答問/0451


請法師講解出家之功德與在家之比較?

答: 書上記載出家如虛空,到處為家,想到甚麼地方都可以。家庭如牢獄、如火坑。在家人從讀小學、中學、大學乃至在社會工作,天天早出晚歸,從沒有離開家。年少時在父母家,婚後在自己的家,不得自由,而生活又把人緊緊的束縛起來,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。與朋友一起共事,一時不慎說錯話做錯事開罪了對方,都會令對方生起煩惱。無論是父母子女,甚至白頭到老的夫妻,隨時都會有機會開罪對方,令大家煩惱痛苦。

出家人就不同,要到那裏就那裏,有地方住,有飯吃,如我就曾到過很多地方。佛青有些會員未婚時與我到處旅行,自由自在,結婚後就不自由,所以家是牢獄、是火坑。雖然如此,誰也離不開家,仍要作繭自縛。若家庭破裂,日子更過不下去。一般凡夫眾生的心態都是這樣,想不通這個道理,不知道沒有家更自由。

O學佛答問/0437


以何方法去勸請出家?

答: 勸人出家的人,自己有否出家的意念呢?只是勸人出家有何作用。要看他有沒有「利生為事業,弘法是家務」的理想,否則只會害了他。

O學佛答問/0451


佛教主張人人平等,但為甚麼出家女眾所受的戒要比男眾多?

答: 你大概是以持戒之多寡來衡量男女是否平等,女性是否受歧視。其實對於真正修行者來說,戒是一種清淨,是一種解脫,更有保護的作用。因此,在事相上,男女是有所差別,但在理性上是完全平等的。

學佛答問/0267


為甚麼男性可以出家還俗七次,女性卻只可以出家還俗一次?出家後可還俗七次之多,是否兒戲?

答: 從前中國社會重男輕女,佛陀時代的印度,重男輕女觀念更厲害。

增一阿含經》卷二十七〈邪聚品〉記載僧迦摩七變降魔的故事,他出家還俗七次後證得阿羅漢果,所以佛陀容許男眾還俗,以七次之限。至於女性只可以還俗一次,《十誦律》有載:

「比丘尼若捨戒,更不得受戒。」

這是佛陀擔心她們還俗後再出家受人歧視,若她們還俗後懷孕生子,又想出家,問題更複雜。其實佛陀初期並沒有為女眾出家之設,《大愛道比丘尼經》有說,由於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請求,加上阿難尊者再三懇請,佛陀最後才允許女眾出家,但是這樣做會令佛教早滅五百年。

現今的社會環境有所不同,我提倡短期出家,不論男女眾每年可以出家一次,絕對沒有問題。可能有人會批評我這樣做,但我認為短期出家對在家弟子是好事,因為他們終日在社會裡忙忙碌碌,每年難得可以過七天清靜出家生活。在這七天,不是念佛,便是拜佛和讀經,所謂:

「念佛一聲,福增無量;

   禮佛一拜,罪滅河沙;

   誦經一句,智慧如海。」

出家功德經》說:毘舍離城,有一王子,出家一日一夜,死後生到四天王天,乃至輾轉而生他化自在天。最後生人中,出家持戒,成辟支佛,放大光明,令諸群生種三乘解脫因緣。所以無論男女,每年出家一次實在功德無量。

學佛答問/0196


出家為何要剃頭呢?

答: 頭髮就是大家常講的八萬四千煩惱絲,出家當然要除煩惱。一般人花心思去美化頭髮是為了吸引異性,而出家首要是無我,把頭髮剃去就是為了破我相。泰國、緬甸的出家人還要剃去眉毛,都是為了除煩惱。

 學佛答問/0453


假如我要「出家」,該有甚麼準備?步驟如何?是否需要先受五戒以及菩薩戒後才可出家?有人說只要找個師父告訴他我想出家就可以了,是否如此簡單? 也有人說師父會觀察我一段時間,看看有沒有根基才收為弟子,是否如此?

答: 當然不是如此簡單,通常要觀察你一年半載。一般人以為出家是很簡單的事,遇到不如意、煩惱痛苦就嚷著出家,誰收你做徒弟呢?這不是金錢、地位和學問的問題,乃是你是否真正能看破放下,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,這是一件不簡單的事。

有人問我出家到底是快樂還是痛苦?我的答案是既快樂也痛苦。在家居士一天忙忙碌碌,很多煩惱痛苦,但卻有生活寄託,有生活目標,雖有煩惱痛苦,還容易度日子。若出了家,把你關起來,眼不准看電視,耳不准聽音樂,你能受得了嗎?受不了就會很痛苦,比坐牢還痛苦。此外,在家人整日忙忙碌碌,為甚麼呢? 大多是為別人而忙,有否真正為自己著想呢?拼命讀書工作,也不過為衣食住,人生意義在那裡就沒有答案,糊裡糊塗活一生。相反出家人終日埋頭鑽研三藏十二部經,所謂:

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。」

全部佛經讀完需要五年,又忙於打坐誦經,那有空閒看電視和聽音樂?因為我整天忙著看佛書打坐,有時間又探訪安老院和病人,若你也像我一樣,打坐時覺得輕安,看經時覺得高興,那就可以出家了,否則,不如做在家居士。

學佛答問/0200

 

中國有些和尚是否可以吃肉飲酒?

答: 全中國的和尚都不可以吃肉飲酒,唯有少林寺和尚可以吃肉而不能飲酒。事緣唐太宗有一次在少林寺西面受到軍隊圍困,少林寺和尚護駕有功,唐太宗非常感激,說他們武功好,認為練功要氣力,故特准他們可以吃肉,但仍然不能飲酒。元朝時少林寺常住僧三千人,後來在明末,少林寺和尚協助打倭寇,其中一些和尚在福建建立南少林寺,戰後留在該地發展,之後一代一代不斷四散,仍然依從吃肉而不能飲酒的規條。不過在中國少林寺和尚不算多,比例上約為千個和尚中難有一個。

 學佛答問/00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