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淨比丘
/比丘持戒清淨故事
外道與一比丘同行,正遭飢渴交迫,
外道摘果而食,比丘不敢,外道感動,出家為僧。
比丘持戒德高揚,以戒為師聖教昌,
外道恭聞深妙法,依僧學佛慧根長。
學佛答問/0790
/比丘動靜之威儀
舉佛音聲慢水流,誦經行道雁行遊,
合掌當胸如捧水,立身頂上似安油,
瞻前顧後輕移步,左右迴視半展眸,
威儀動靜常如此,不枉空門作比丘。
學佛答問/0798
/甚麼是「布薩」?
答: 布薩是印度話poṣadha,翻為長養。出家人每半月十五或三十日,大寺廟會在寺門外掛一塊板,表示到了每月集眾僧說戒經之日,稱為「布薩」,意謂誦戒。「布薩」可以長養善根,斷除惡法。這是源自印度的儀規,根據印度曆法,十五天為一個月,故此每一個月誦一次比丘戒、一次菩薩戒。
佛教不少儀規源自印度,譬如每月都要懺悔清淨,懺悔之前首先要齋戒沐浴,甚至是有關六道輪迴之說,都是釋迦佛降生前,早在印度盛行的。到了佛教成立,不過是將一些做法和學說加以修正。身為教徒,犯戒就要懺悔,誦戒就如照鏡,可以照出自己行為不端正的地方。佛教的做法是:未誦戒前,如果犯了戒,要向大眾懺悔,跟著做羯磨法,即是用甚麼方法來懺悔。
學佛答問/0175
/佛教是「重男輕女」的嗎?
答: 佛陀的本意不是重男輕女。
從學佛證果的觀點上說,男女也是平等的;但從世間看,仍有很多的不平等。如總統、皇帝等重要人物,大部分由男性擔當,有些地方生下女孩便要把她弄死。
在佛教中,男眾出家受二百五十戒,女眾出家則受三百四十八戒,這不是佛陀偏心。因為一般女性的性格較為薄弱,而且生活習慣亦有所不同,所以才會有偏差。
學佛答問/01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