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心
/本人是佛弟子,念誦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已年餘,但不解義理,如「火不能燒」,「水不能漂」等。
答: 《普門品》所說「火不能燒」的火,不同一般之外火,而是指內火,即瞋心火。
所謂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。」
「水不能漂」之水是指內水,即貪欲。若念誦《普門品》,便不起瞋心及貪欲心,即不被瞋火所燒及貪欲心所害。
學佛答問/0272
/如何照見五蘊皆空
觀色如聚沫,色是誰色。
觀受如浮泡,受是誰受。
觀想如陽燄,想是誰想。
觀行如芭蕉,行是誰行。
觀識如幻事,識是誰識。
學佛答問/0794
/為何世間萬物唯有人類才有思想?
答: 眾生有千差萬別,水族不及飛禽聰明,飛禽不及走獸聰明,走獸又不及人類聰明。四類眾生中,愚智也有千差萬別,皆因業力不同。人為萬物之靈,所以人類福報比一切動物大。
學佛答問/0377
/為何我在佛前禮佛時,內心會泛起憤怒及想辱罵佛菩薩呢?
答: 我們對佛讚歎也來不及,而你反辱罵佛,這不是顛倒眾生嗎?大概是你多生多世瞋恨心重,在不知不覺中表露出來,可能造夢也會出現這種情況,唯有多拜佛求懺悔。有說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的身心變化,便可了解自己是個貪心重或瞋心重的人,前生是個大人物抑或小人物,不必問別人,自己也能知道。
學佛答問/0393
/「阿賴耶識」是甚麼?有沒有形相及具體呢?
答: 唯識說有八個心王、五十一個心所。八個心王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識,或稱前六識,第七是末那識,第八是阿賴耶識。眼見東西,你就認識色塵,乃至身感覺觸塵,第六意識隨生分別,都是斷斷續續不能持久,唯獨第七末那識,恆常執持「我」的觀念而不間斷。第八阿賴耶識,又叫含藏識,因為包含著種子。
阿賴耶識所包含的種子,〈唯識宗〉說是本有的,即無始以來就存在於阿賴耶識內,也有新熏的。凡起心動念,一念心變現,都會熏成新的種子,藏在阿賴耶識內。種子是無形無相,遇緣便能起現行,然後結果受報,產生影響。阿賴耶識於生死輪迴過程中是「去後來先作主翁」,它隨著所包含的善惡種子等特性而去投生。善種子多且強的,就被牽引到三善道;惡種子多且強的,就被牽引到三惡道。
學佛答問/0421
/心與物說
唯心唯物皆偏見,心物中和體用同,
一念心生無自性,眾緣物有藉其功,
心能轉物心常寂,物下纏心物意空,
心物一切平等性,妙於心物互圓融。
學佛答問/07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