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佛教戒律的產生
/中國有戒
始於三國時代,曹魏嘉平二年,由中天竺曇摩迦羅
在洛陽白馬寺譯出四分律羯摩法,始傳比丘戒。
學佛答問/0803
/請師父解釋,律學之起源及分派?
答:佛陀成道初期並無制戒,只有
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
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」
的訓示。直到第五年,有一比丘為母所逼與其俗妻發生關係,佛教戒律因此陸續制訂起來。
據說,佛滅後一百年間,戒律由迦葉傳阿難,再傳末田地、商那和修、優婆崛多,五師相繼,如瀉瓶水,並無支流。於優婆崛多以下,有五位弟子,對律藏內容,各自取捨不同,便分為五部律,乃至二十部。
五部律者,屬小乘戒:
一、曇無德部,此云法密,即四分律。
於上座部律藏中,聚集成文,隨說所止,即為一分,如是經過四次聚集,故稱為四分律。
第一分二十卷,即比丘戒,共有二百五十條。
第二分十五卷,即比丘尼戒,共有三百四十八條。
第三分十四卷,即是安居自恣等規則。
第四分十一卷,即是房舍、受衣、滅淨之種種雜法。
二、薩婆多部,此云一切有部,即是十誦律。
三、彌沙塞部,此云不著有無觀,即是五分律。
四、迦葉遺部,此云重空觀,即是得解脫。
五、婆麤富羅部,此云著有行,此律未曾傳到中國。
學佛答問/0268
/何謂「末法時代」?
答: 佛經有說,佛滅度後,有三個時期:
一、 正法住世有一千年,修道證果的人多,故名正法。
二、 像法住世有一千年,修道證果的人少,而弘法利生的人多,故名像法。
三、 末法住世有一萬年,不但修道證果的人少,就是弘法利生的人也少,而修建廟宇的人多,故名末法。
近來很多外道利用佛教末法時期,妖言惑眾,說甚麼某年某月某日末劫來臨,皆是無稽之談。
學佛答問/0148